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钟南山谈新冠抬头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钟南山谈新冠抬头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主要论点是个别潜伏期达24天。
个别的意思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只有极少数才会出现的个体,并没有必要恐慌,控制好个人情绪才是对疫情的最大帮助。
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措施,勤洗手,少出门,出门要戴口罩,遵循党的指挥,听从工作者,志愿者的安排即可。
病毒就在我们身边,哪怕我们松懈一秒都会被入侵,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敌人就在身边,齐心协力打倒病毒,还我中华一片安宁。
背景:前不久,网上传出钟南山院士团队发表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特征的文章,文章对截止1月29日,来自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总计1099例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显示最长潜伏期可达24天。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最新报道,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只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论文仍在投稿状态,让我们期待成稿。
1、文章带来的相关争议
由于本次文章的出现,我们大家开始对既往所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为新冠肺炎)潜伏期在1~14天的结论产生的疑问,许多人甚至开始讨论是否应修改目前现有结论。当然,前不久网上也见到过数例关于潜伏期超过14天的报告,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
2、目前潜伏期暂时不会改变
虽然现在关于潜伏期超过14天的病例报告已有数例,但毕竟只是个例,且对患者流行病学史是依靠患者本身回忆进行,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遗漏和偏差,所以,目前广泛接受的还是潜伏期1~14天,且多数患者在3~7天,我们也以此为确定接触史的标准。
3、理性>对待/strong>
对于潜伏期的争论,大家要理性看待,不必过于惊慌,这是很十分正常的现象。新冠肺炎的发生已经经一月有余,随着患病人数的逐渐增多,我们对本次新冠肺炎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相信未来会对潜伏期进行进一步的确定,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每个版本都在结合已有报道和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版本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于新冠肺炎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种个例报道的出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让我们要引起重视,不能单纯以接触时间来确定疑似者,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性分析。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病毒的潜伏,是跟人的个体抗性差异有关还是根病毒自身的存活性质有关?之前说是7-14天的潜伏期,这种结论是不是跟据以往的类似病毒来进行判断的?如果是常规下的认知,是不是或许认为病毒的潜伏期最高也就14天了?那么为什么钟南山会得出24天这么一个结论?尽管文中提到千分之一的概率,但是在中国14亿人口这个大数据下,千分之一的概率不算低了。如果这个病毒的潜伏与人的个体抗性有关的话,那是好事,因为人类的适应性是最强的,潜伏越久,表示人类越能适应,最终甚至不治而愈。但如果与病毒本体存活性质有关的话,那么病毒有可能为了存活下去去适应人类的自身抗体或是药物抗体,最终变异,因为病毒突变是真实存在的。钟南山的结论或许就考虑到了这一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做最坏的打算,相信病毒24天的潜伏期,甚至更长。在这里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未雨绸缪,>由于/span>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所以希望每一个人都配合好检测与治疗,同时也积极的配合国家做好个人防护,杜绝病毒的传染渠道,让国家以最快的速度消灭病毒,才有可能结束这场战争。国之大事,人人有责。
“10到14天是一个很好的隔离观察期,潜伏期过去了,发病的及时治疗,没发病也就没病!”
这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1月2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的一句话。14天的隔离期,成为疫情之下全国复工复产的指导。从湖北疫情高发地区返回工作地、居住地,体温正常的要求到指定场所集中隔离14天;从全国其地方返回工作地、居住地,14天内除了上下班之外,不得随便外出,也不能组织参与聚餐、聚会。
但,14天安然过去了,没有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是不是就能宽心了?
女子在解除隔离6天后确诊
河源市2月16日新增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例,患者是一位只有 24岁的女孩。
她跟姐姐,于1月23日从武汉回到河源。防疫意识较强的姐妹俩,一下车就直奔医院,所幸检查正常,随后去了指定地点集中隔离。
2月2日,女孩自觉喉咙不舒服,但经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也就放心了。2月8日隔离期满,姐妹俩高高兴兴离开隔离点,当天下午戴口罩出去买了点东西,也就回家了。
此后身体一直未出现异样。谁知2月14日女孩开始出现咳嗽,但无发热症状,第二天上医院进行隔离治疗。2月16日,她确诊患上新冠病毒肺炎。
此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过多起结束隔离后确诊的患者。四川一位64岁老母亲在家自我隔离14天后,第19天突然确诊新冠病毒肺炎。还有珠海一位保安哥哥,从湖北回来28天后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河南信阳一度传出两病例出现潜伏期34天、94天,引得人心惶惶。后经核查活动轨迹及发病时间:患者吴某某还在隔离期就出现发热症状,因三次核酸检测前两次都是阳性,导致确诊晚了。患者宁某某与武汉岳父的接触时间是从2019年11月13日算起,直至1月31日新县首次发现确诊病例之前,他安然度过了数个14天隔离期,但是完全有可能是31日后外出被传染。因此,所谓潜伏期34天、94天的说法并不准确。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长的潜伏期?
医学上的“潜伏期”,是指从患者感染病毒开始到真正出现症状的时间。有症状的感染者才能界定“潜伏期”。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发烧、 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标本检测为阳性的人),很难估算其潜伏期。
目前认为,新冠病毒的常见潜伏期是14天,但这些真实存在的超14天潜伏期案例,令人担心病毒发生变异,也质疑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尤其是看到,一则有关 “温州490例里有40%是全新变异的病毒”的传言在微信群流传,加剧人们的恐慌。传言还称疾控中心要排查从温州回到广东的人。
对此,广州疾控中心紧急辟谣:“我国最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没有发生明显变异”,提醒大家仔细辨别。
2月18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回应超长潜伏期一事。他明确表示,此前其团队研究的1099病例中,大多数患者潜伏期是2-7天,超过14天的有13例,潜伏期长达24天的只有1例。科学合理评判潜伏期取的是平均数,但总有例外的。
当然,是否存在“超长潜伏期”,防控专家们尚不确定。根据现有的病例资料显示,超14天潜伏期的只是个案,不能代表普遍现象。潜伏期变长的患者,可能是因为前期的症状较轻,被忽略了,也可能是因为体内病毒量小,没有出现症状,没有被及时检测出来,核酸检测技术需要优化提升。
就目前而言,防控新冠病毒疫情蔓延,采取14天的医学观察隔离期,仍然是比较合理、恰当的。
14天隔离结束后警惕2点
在隔离期内,有密切接触史或者从重点疫情区回来的人,在正确隔离的同时有必要进行多次的核酸检测。因为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可能需要考虑结合胸部CT检体进行评估。
对于核酸检测的准确性,钟南山表示,只要是正规进行,比较准确取材,核酸检测是比较准确的。“有人说核酸检测率只有30%-50%,甚至说只有20%-30%,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非常片面的。应该相信核酸检测,对采样操作进行正确培训,提高准确率。“
核酸诊断是尖端病原学,病人感染发病会产生抗体IgM抗体。面对疑似病例,通过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相互印证,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率。已有企业着手研发检测IgM抗体的快检试剂盒。
从目前情况看,隔离14天后没有出现症状,也不代表就高枕无忧,有过密切接触史依然要保持高度警惕:
一是警惕自己是超14天潜伏期的感染者,发病延后。
二是警惕自己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同样有排出病毒的可能性,有可能会传染他人。
过了隔离期回到家中,依然需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注意家人的防护,居家做好清洁消毒。
哪些人可能出现比较长的潜伏期?不能说免疫力较强,病毒潜伏期长,目前发现的超过14天隔离期的确诊患者,既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但共同特点都是密切接触者。所以,新冠病毒的密切接触者都要当心,潜伏期未必只有14天。
参考资料:
1、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南方网
2、专家回应“河南信阳超常规病例”:属于普通病例 传染源不明确。中新社
3、河源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市卫健局公布其活动轨迹。河源网,河源日报
到此,大家对钟南山谈新冠抬头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钟南山谈新冠抬头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